创始人的话

南阳 GDG,之前称之为南阳 GTUG (Google Technology User Groups),它的创始记录应该可以追溯到 2011 年 2 月 22 日收到了 GTUG 社区项目负责人 Van 的确认信(申请是在 2010 年末提交)。

我们在 11 年 9 月份做了 南阳 GDG 的成立大会,邀请了国内谷歌开发者项目的负责人 Bill 为我们录制了视频共同庆祝社区成立。

起初其实并不是非常完整的理解 GDG 所要完成的事情,也没有完全明白「开放、分享、创新」这个口号背后所承载的内容,只是照葫芦画瓢的看着中国社区和全球社区在做的活动,慢慢的自己在本地尝试和实践。现在看来(或者说一直都是),从项目方角度说,在南阳这个信息科技并不发达的地区成立一个谷歌技术讨论小组的意义着实是有待考究,或者从技术产品的角度看,一个产品至少需要先有大量的用户,下一步才是建立技术产品的开放平台,请更多的开发者基于这个产品做更多的创新,以更好的服务影响更多的用户。社区的成立需要感谢 Google 的项目负责人,正是这种包容的心态,能够让任何地区希望推动新技术创新的人有了一个可以尝试的“社区项目”。

GDG 社区的组织者们每年都有一次全国性质的聚会,一般安排在春节的年初四到年初八,每年也有一次全球性的聚会,是在每次 Google I/O 大会之前的两天。11 年举办了成立大会正式成立的南阳 GDG 社区,我们非常幸运的就直接参加了 2012 年在杭州千岛湖举办的全国 GDG 组织者高峰会议,当年有 22 位来自全国的社区组织者,主办方还非常贴心的允许我们带上家属共同参加,后面几年是到美国谷歌总部参加全球 GDG 组织者峰会、Google I/O 大会。11 年开始参与南阳 GDG 社区,从 2013 年开始,每年都会去美国参加 Google I/O 大会,直到 2019 年,一直没有断过。

在 2014 年的全国峰会上,我给南阳 GDG 计划了一个定位:

  • 在南阳本地,我们希望影响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为南阳本地信息技术产业做好基础教育工作;

  • 在全国 GDG 社区,我们希望可以做好基础建设工作,为全国社区成员提供一些基础的工具和中文化的内容。

这个定位对社区的运行以及未来我在谷歌的工作基调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可以说这是伴随我一直以来「坚定不移推广谷歌技术 100 年不动摇」工作的核心。也可能是我在计划社区工作的时候,更多的站在谷歌的立场去思考了:如果谷歌在中国做开发技术推广工作,她的重心应该是什么?包括谷歌现在做的中国开发者市场工作,举几个例子:建立国内可访问的开发者文档网站 (DevSites): developers.google.cn / developer.android.google.cn / firebase.google.cn 等;建立 Social 渠道 (微信、微博、Bilibili),翻译和发布来自全球官方技术博客的文章,等等等等。我不敢说自己是「有远见的」才为社区设定了当时的目标,因为这个过程里一直都有非常优秀的社区组织者、成员代表以及 Googler 一起讨论合作,这也是每个人共同努力的目标结果。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一直是我认定的「正确的事」,我也会带着这个思路继续探索如何更好的帮助开发者成功,帮助谷歌获得成功。

因此在南阳 GDG,我发起了一些项目,主要思路简单说是:能用 --> 好用 --> 更易用。

先说能用:我们在实际使用谷歌技术 / 平台 / 工具的时候,立刻就要面对一个非常糟心的问题,就是网络访问限制。换句话说,开通 Play 开发者账号上传 App,开通 AdMob 账号获得收益,或是创建 YouTube Channel 展示自己;下载开发者工具包,打开开发者文档,或是运行 API Demo;甚至是注册个 Gmail 体验谷歌邮件收发服务,Drive 云端硬盘共享服务,Chrome 浏览器账号同步服务,以及已经死去的 Google 拼音输入法同步等,上述这些内容,几乎无法完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再说好用:国人的性格和态度一直都是内敛温和不争不抢的,这导致一些远在大洋彼岸的公司做出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中国市场的诉求。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谷歌本地化文档的时候,我们非常常见到西班牙语、日语、韩语,哪怕是中文都先是繁体中文,然后好久好久才能看到简体中文文档。开发者最常使用的就是开发者文档,而这些文档几乎都是外国语语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是更易用:这种就需要在谷歌内部有员工,「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开发者的角度去向产品团队提出建议和反馈,或者说,一直不断的在内部作斗争,要资源。社区可以帮助收集“民意”来支持。很简单的比如通过反馈,让 Android Studio 更适合国内的开发者,为中国开发者投入工程师资源更多的解答问题,或者更优先的把技术内容翻译成中文等。

站在现在讨论过去的项目的方法论未免会让人觉得「失真」,但这一路下来其实行为模式相对是比较单一的——探索现有的项目如何可以做的更好,探索如何可以有更新的项目补充现有的不足。以开发者的利益为优先,帮助开发者成功,以开发者的成功带动谷歌的成功。这还得益于中国有一位非常资深的负责人 Bill,敢于顶住压力做事,他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每次看到他在全国组织者邮件群组里回复每个人的问题,点评每个社区活动的优势,有力的组织社区成员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的活动,这让当时我非常「震撼」——怎么有人可以如此优秀 ;-)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尤其是当这个榜样跟你有距离的时候。

旧版 Google Sites 已经不可编辑,就像过去的记忆,一直就在那里,今天抽出空来把网站迁移到新版 Sites 并绑定域名,简单对网站做了一些配置。有点感叹最初新版 Sites 发布的时候,功能简直难用的要命,尤其是导航功能,只能死板的按照文档标题进行堆叠,不像现在还可以自定义,功能不错。

过去在维护一些类似 GDGDNS 服务的时候,就是工程师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开始还发懵,既然我们的社区里全部都是学习谷歌技术的人,为什么他们没有提出有这个阻碍呢?又或者说,难道使用谷歌技术的人,本身电脑、或者公司网络就可以无障碍访问互联网?在创造项目的当时,是有点不理解的。于是这个思维模型就是:推广谷歌技术遇到问题 ---> 从网络上查找资料 ---> 没有解决方案 ---> 自己动手解决 ---> 分享给全国社区组织者和成员们。于是会想到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做技术社区更容易成功?

开发者有时可能会比较轴比较钻牛角尖,可是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一个产品、一个项目是否真的打动他们,他们是“门儿清”的。做技术社区的人,有些是非常急于求成的,有些是显性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有些是满口胡言、非常不专业、没有一点点技术的 sense 的,这些人其实一眼就会被开发人员群体看穿,迫于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可能真的讲出来这些反馈和感受的人不会有很多,再加上我们是做谷歌技术 (或者其他大厂平台) 的 (不明真相的群众甚至会以谷歌员工的身份看待社区组织者),在这种“权威”体系下,实际上谷歌做任何技术推广项目,基本都差不到哪里去。抑或是说,大厂去做这些开发者相关的事情,开发者的反馈基本都不会太差。而产品侧的利益相关者们,肯定也是门儿清的,因为某个项目或活动具体给产品带来的贡献有多大,甚至是否有一点点影响,他们是非常清楚的。

上次的更新应该是社区成立十年了,这次来是给社区维护的项目写一写改版和废弃公告,不敢说维护的这些项目在这段时间里帮助过多少人,但还是以对产品负责的态度尽可能的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试想为开发者们提供服务无非也就是非常既定的几个事情,记得之前团队会购买一个统计机构的开发者调查,其中也会提到不同的公司是如何为开发者提供支持的,大部分都是对文档、问答社区、开发者工具等提供支持,因此不论市场的开发者社区和项目是如何做,其底层逻辑抛不开围绕这些开发者们每天都会用到的工具和服务为开发者们提供支持。

未完待续吧…

希望写这些东西是因为突然阿里云告诉我 .org 域名需要迁移注册商,就看到了 gdgny.org 域名,产生了一些情愫,让我有冲动完成这篇不算回忆录的回忆录,发表在南阳 GDG 的网站上。

程路

2021年7月27日

最近更新于 2022 年 8 月 10 日

于北京